2023日本百貨店三大關鍵詞:回暖、關店、罷工
出品/聯商個人VIP專享頻道
撰文/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
2023年日本百貨店生態圈充滿故事,一面是有破有立、破中增長,另一面是無為無策、子散爺財。
如果是一桌“菜”,那么,有三道“大菜”是大家感興趣的:中心城市店鋪業績快速增長、地方縣市百貨店空白增加、員工權益受損引發罷工。
百貨業整體繼續萎縮
到9月份,日本百貨業績持續19個月增長,不過總體上看還處于萎縮態勢。據日本百貨協會統計,在日本金融和地產泡沫破裂以后,全國百貨業銷售額在1991年達到9.7131萬億日元峰值,到2019年掉到5.7547萬億日元,2020年受疫情刺激,再減到4.2204萬億日元,2021年和2022年有所復蘇,進入2023年一線城市百貨店業績反彈明顯,預計全年達到5.4840萬億日元,相當于2019年的95.4%,相當于1991年的56.5%。
從百貨協會登陸在冊的店鋪數量變化看,1999年末達到311家,到了2020年底減少到196家,到2023年7月底減少到181家。
作為百貨店業績支柱的服裝品類,在1991年的時候,服裝品類業績占比為40.4%,伴隨金融風險和消費預期衰減,業績占比不斷下降,在2019年下降到29.3%,到2021年下降到26.4%,居然低于食品類的29%,百貨店的基本特性之一出現動搖和扭轉。其基本背景是,大約到2013年之前,國民大眾的就業雇傭環境惡化、基本薪酬收入減少、優衣庫等低價快時尚服裝出現,部分低價服裝連鎖店客流涌動、大行其道。2014年之后一段時間,日元再次出現貶值,本國服裝購買客單價轉為上升,以中國游客為代表的入境游客服裝購買力大幅顯現,服裝銷售業績出現一段時間回潮,但同時網絡購買熱潮興起,雖然有相對優越的面對面附加服務,但是百貨店服裝營銷性價比低劣的特點被充分揭示出來,總體業績一路下滑。
近期在國內上升為很多人“痛恨點”的電商,在日本是啥情況?
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調查,服裝和服飾雜貨的網購銷售額在2013年為1.16萬億日元,電商占比為10.53%,2019年擴大到1.91萬億日元,電商占比為13.87%,2022年擴大到2.55萬億日元,電商占比為21.56%。兩年間增長了1.39萬億日元,同期百貨店服裝銷售額減少了8012億日元。是不是百貨店服裝類的丟失業績份額轉嫁到電商了呢?
日本最大的百貨服裝合作品牌Onward樫山控股的綜合銷售額權重,2020年電商占33%、百貨店占29%,到2022年實體店鋪銷售有所恢復,電商占比為30%、百貨店為33.2%。從該企業在2015年的業績權重對比看,百貨店占比70.6%,電商占比只有8.1%,此消彼長,百貨店服裝類業績比重下降很快。
發表評論
登錄 | 注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