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讀快餐霸主賽百味所采取的“自救”措施
出品/聯商翻譯中心
來源/QSR、Subway、Retail Dive、CNBC
編譯/松柏
前段時間,賽百味宣布以96億美元的交易價將自己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Roark Capital,后者旗下還擁有數個美國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。此次出售結束了這家三明治連鎖店長達50多年的家族經營制。
賣身消息一經釋出,立馬登上各類頭版頭條,“餐飲連鎖巨頭隕落”“麥當勞最大對手敗下陣來”“三明治頭牌輸給街邊店”等吸引眼球的標題映入眼簾,但一家在全球經營37000多家連鎖店的企業真的會這么輕易認輸嗎?
早在2015年,聯合創始人弗雷德·德盧卡(Fred DeLuca)離世。銷售額下滑、門店數不斷減少、陷入與特許經營商的“爭斗”,問題接二連三地涌現,該品牌的確走上了連續多年的下坡路。德盧卡的妹妹蘇珊娜·格雷科(Suzanne Greco)于2018年5月卸任CEO一職后,導致該職位空缺長達一年半。
直至2019年底,約翰·奇德西(John Chidsey)接過這枚燙手山芋,并成為公司史上首位與創始人無親屬關系的CEO。自那時起,“變”這個詞就開始悄然在這家企業中生根發芽。
涅槃重生這樣的劇本并未如期而至。新冠疫情襲來,導致整個餐飲業陷入窘境。工人短缺、供應鏈混亂和原料成本攀升等問題接踵而至。對此,奇德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遏制高居不下的閉店數。
賽百味為私營企業,并未定期透露財務細節,相關數據從Statista和Cheshnotes收集而來,僅供參考,銷售額單位為“億美元”。制圖:聯商翻譯中心
2021年夏天,該連鎖店宣布正式啟動持續數年的轉型戰略,大膽改革傳統菜單、升級食材并增加廣告支出,以吸引回頭客。今年年初,奇德西表示公司正在“恢復昔日風采”。
截至2023年7月,賽百味銷售額已連續十個季度實現正增長,數字銷售額自2019年以來增長兩倍多。2022年其北美門店的同店銷售額增長了7.8%,打破了十年前的平均周銷售紀錄。
逐漸,特許經營者的情緒從“我不確定”變為“我感到更樂觀”,再到“繼續吧!我們對現狀感到非常興奮”,賽百味北美區總裁特雷弗·海恩斯(Trevor Haynes)回憶道。
海恩斯坦言,每當賽百味推出新的提案,底下的特許經營者就會立即提出反對。但與此同時,這不妨礙他們繼續支持公司的發展!爱斕卦S經營店的數量高達10000家時,我們總是會遇到顧此失彼的情形,但在一些重大事件上,大家仍然口徑一致!
按照慣例,賽百味高層每兩到三周會下沉到一線市場,組織一次視聽考察。首先是參觀餐廳,了解實際經營狀況,并召集15至20名特許經營商(既包括小型單一餐廳經營者,也包括規模較大的多店餐廳經營者)展開討論。隨后,還會舉辦一個招待會,邀請超過50名客戶,進行深入交談。
就這樣,該餐飲連鎖巨頭一步一個腳印,從商品到經營者,逐個攻破。接下來,本文將從北美區總裁特雷弗·海恩斯的視角,具體解讀該企業在過去幾年所采取的“自救”措施。
一、開啟以“食品”為核心的品牌重塑計劃
發表評論
登錄 | 注冊